狗狗溶血症危险吗?
关于“溶血”,是宠物医疗中一个专业的术语,其实质就是指动物体内红细胞被破坏,造成血红蛋白、血红素以及血浆蛋白等溶解于血浆中的过程。 一般来说,导致“溶血”的原因有很多:
1.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简称溶血性贫血) 是指当动物机体受到某些因素的刺激时,产生的抗体(IgG或sIgA)与红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从而引起红细胞膜受损而发生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该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表现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不同类型的溶血性贫血。 2.非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包括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先天性溶血性贫血两种类型。由于这类疾病通常呈家族遗传特点,所以又称为家族性溶血性贫血。 3.过敏性溶血性贫血 这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溶血性贫血,主要是由外界环境中的变应原刺激引起的。这些变应原进入动物体内后,通过抗体介导使红细胞发生凝集而导致溶血。 4.中毒性溶血性贫血 这是由于动物摄入了能引起溶血的毒物而导致的溶血性贫血。 在我们临床上最常见的还是“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下面我们来详细说说这个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
一.临床特点:本病的潜伏期为数日至数十日,临床症状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前驱期,此时患者常无明显的症状,但血清内已出现游离抗体,并且开始破坏红细胞;
第二阶段为发病期,此时患者开始出现贫血、黄疸以及脾大的体征变化;
第三阶段为恢复期。
二.诊断要点: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血涂片检查可作出初筛诊断。确诊则需依据抗体的特异性检测,一般采用间接反相血凝(IHA)试验来检测循环中的IgM类或IgG类抗体。 三.治疗措施: 急性病例宜选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常用制剂为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首次剂量为0.5~1mg/kg,之后每12小时注射一次,连续3天,待症状缓解后改用口服泼尼松龙混悬液,用药量为1~2mg/kg,每天两次;对于病情严重的病例还可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对于慢性的病例则可以选用苯丁苏氨酸或丙硫苯胺进行治疗;同时注意补铁以纠正贫血的症状;另外还要防止继发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