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怎么培育?

西蕾茹西蕾茹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选种:现在市面上的金鱼,大多品种都很杂,有日本金鱼、台湾金鱼、国产金鱼还有国外引进的鱼种。由于它们的起源地不同,体型也会有一些差异;比如日本鱼比较娇小,颜色也偏淡;而台湾鱼体型较大且色彩艳丽。想要培育出理想效果的金鱼,最好选择同一来源的个体进行杂交。这样遗传性状会比较稳定(不会出现极端情况)。

2.配鱼:好的品种加上好的基因,才能为繁殖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最好挑选体质健壮、颜色鲜艳、无病虫害感染且性格活泼的爱宠来作为繁殖用鱼。注意一条雄鱼只能配3-4条雌鱼,以免消耗过多体力导致不育或难产。

3.繁殖:金鱼繁殖大多采用两性生殖,但也有卵胎生和孤雌生殖的方式。无论哪种生殖方式,都要保证水环境的清洁和无污染。如果采用人工繁殖,可以在水中投一些营养剂,促进鱼卵发育;如果是自然繁殖,则只需要保持水温,营造适宜的环境即可。

4.孵化:当鱼卵受精后就会开始孵化,这时需要保持水的流动,以便于鱼卵可以滚动,获得足够的氧气。此外还要防止鱼卵遇冷或被细菌污染而导致孵化失败。通常来说,温度恒定,通风良好,无光环境下的鱼卵都可以顺利孵化。

5.育苗:刚孵化的幼仔体色会较为清淡,需要借助外部光源或是培养箱来提供光照,帮助色素沉着。此外还需要控制好水温,避免温差过大刺激幼仔。在后期饲养中要注意投喂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残饵沉积而引起肠炎等疾病。

巩献田巩献田优质答主

鱼友在喂养金鱼的过程中,会发现许多金鱼会“返祖”,逐渐回到金鱼的原始状态。这是怎么回事呢?金鱼是如何形成的?我们要如何培育金鱼呢?

其实我们常见的金鱼实际上是鲫鱼的变种,是在鲫鱼的基础上演变来的。金鱼是由普通鲫鱼演变而来,开始是普通鲫鱼在水底污泥中翻找食物时,有时腹部向上,在这时如果受到光线照射,它腹部的白色就特别显眼。久而久之成了一个类型,古人就叫它“白肚鱼”。由于白肚鱼的与众不同,就被选留在比较浅的鱼塘里,甚至菜园水坑中,使它离开深水,进入光照充分的浅水透明水体,于是白色部分在光的作用下,更加的洁白晶亮。久而久之,白色区域不断扩大,并扩展到头部和尾部。在“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过程中,白色区域小的得不到保护,常遭敌害,生存率下降;白色区域大的得到保护,生存率升高,使后代的白色区域越来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白色区域的鲫鱼出现了,并在没有杂色鱼干扰的情况下迅速的繁衍后代。在繁殖过程中,不断有白鲫鱼个体表现出银白晶亮。久而久之,银白晶亮的鲫鱼出现了,这就是银鲫。同银鲫一样,开始在青色鲫鱼中也有一个青色区域相对大的类型出现,经过长期的选择,青色区域扩大,青色区域的鲫鱼出现。在青色区域扩大过程中,有的青色区域向腹部扩展,因此产生一种通体青色的青青鲫。如果青色区域向头部扩展和背部扩展,产生另一种青色的头青鱼和青背鲫。

银鲫和青鲫是色鲫选择出来的基本类型,它们都是体色单一、通体透明的裸鲤,是形成金鱼的起始鱼源。此后在纯白的银鲫和纯青的青鲫,尤其是银鲫中不断有新的类型出现。在生殖过程中,有某些鱼类的头部出现突起的疙瘩,在光照充分的透明水体中,在后代的繁殖过程中,这一类型很快得到发展,并出现了顶上通红的品种,因为突起物顶端红亮晶莹,所以叫“红顶”金鱼,并从红顶金鱼引申出乌顶、翠顶、蓝顶等品种。

金鱼头上的肉瘤称“顶”,头部长肉瘤的金鱼叫“顶金鱼”。随着金鱼引种养殖的推广,品种也不断扩散,类型也不断多样化。此后在肉瘤金鱼基础上,又产生了头顶、额上、眼上、颈、腮部及颊部等多处长出肉瘤者,就是所谓“满头”和“鳌鱼”了。

金鱼的培育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普通鲫鱼→白肚鱼→白色区域扩大鲫鱼→白鲫→银鲫→红顶金鱼→肉瘤金鱼。经历了一个多变的过程,所产的后代类型也越来越多样化,金鱼培育史告诉我们,一个新类型产生出来以后,要想保持其原有的优点,一定要做到不回交。“返祖”现象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如饲养场猪、牛、羊中常有“野性”个体出现。因此,我们在饲养和繁殖金鱼时,一定要用纯种作亲鱼,并注意保持血统纯正。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