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水可以加食用盐吗?
可以,但没有必要。 鱼缸里可以没有食物但有食物源(水草、生物膜等),也可以没有光照但有光源(荧光灯、LED灯等等),但是绝对不能没有水——因为水不仅是鱼生活的场所,还是它们身体组成部分。水在鱼儿体内参与新陈代谢活动,提供能量,如果水中缺了某种电解质,或者含量不足,都可能影响鱼的正常生理功能。 所以养鱼一定要换水,否则缸里的水质就会越来越坏。通常来说,一个50厘米长20厘米宽的缸,可养体长15公分以下的小型鱼3至5条;或养体长20公分以下的中小型鱼6至8条;或是大一点的鱼4至6条。这些鱼一天的耗水量大概是300毫升左右(这个数据是我大概估算的,不一定准确),每天需要换入的新水是这些鱼一天代谢所需水的三倍以上。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想频繁换水的话,就需要保证鱼缸的水体容积足够大。而对于金鱼这样的杂食性鱼类来说,对营养的需求不像对食物那么高,所以可以在换水的时候适当少加点食盐。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少量食盐添加的方式只能持续一段时间后取消,否则会对金鱼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当然,我们也可以在养鱼的容器外面包上一层塑料薄膜来收集废气,或者在上面盖一个瓶子来收集废水再利用。如果这样做了以后,你还觉得鱼缸里的水有严重污染,那么就可以适量加入一些消毒剂,比如氯制剂、硫制剂、溴制剂和碘制剂都可以用来给鱼缸消毒。不过要注意浓度不能太高,否则会伤害到鱼儿的皮肤和粘膜组织,引发感染导致死亡。
金鱼食盐水
通常所指的食盐是氯化钠(不包括低钠盐及其他调料盐),它是一种弱电解质,易溶于水。食盐水是鱼类疾病防治的常用溶液,同时也是断定水生动物是否死亡的常用溶液。由于食盐溶液的渗透压高于寄生虫、细菌、真菌、受伤水生动物体表细胞及病灶附近细胞的渗透压,这些病原生物及细胞体内的水分会被迫渗出到高渗的食盐溶液中,致使病原生物干枯死亡及病灶附近细胞脱水干燥而不至于腐败溃烂。
经常使用食盐溶液清洗水生动物的体表,还可促进受损上皮的再生,同时在高渗环境中,有利于受伤动物体能的恢复。食盐溶液还有一定的收敛和去垢作用,施用于水生动物的患处,可消除该处的充血及炎症。在用孔雀石绿、呋喃类、甲硝唑等药物治疗水生动物疾病时,若配合食盐溶液使用,既能加快病灶部位的收敛,又能减少药物的使用量,降低对水生动物的毒性。
在金鱼生活中食盐还有以下作用。
1、当购买回新鱼,其原水体的水质条件较脏时,可用20毫克/升的食盐溶液浸洗5~10分钟,有利于杀灭体表病菌,防止疾病传染。
2、金鱼因跳跃摔伤、运输干露损伤或受到敌害侵袭,造成体表(包括头部)受伤出血或产生吊线,可用30毫克/升的食盐溶液浸洗20~30分钟,清洗伤口并止血,促进受损上皮的再生。如果吊线未能自行脱落,则应轻轻挤破线头,涂以少许食盐或“腐皮宁”1~2次,防止伤口腐败溃烂,并加快愈合速度。当金鱼患病时,应将其捕捉到盛有20毫克/升食盐溶液的容器中,然后将容器置于阴暗处静养12小时,以便消除鱼体的应激反应,积蓄能量,增强抵抗力,达到治病促长的目的。
3、当金鱼出现假爱德华氏菌、弧菌、气单胞菌、假单胞菌、产气单胞菌等致病菌所造成的竖鳞病、白点病(主要症状是全身或局部出现白点)、烂鳃病(主要症状是鳍条和鳃片腐烂)、水霉病(主要症状是体表有灰白色棉絮状物丛生)、孢子虫病(主要症状是肛门红肿、肠道胀气、红腹)及指环虫、鱼鲺、中华鳋、鱼怪等寄生虫病害时,可用20毫克/升的食盐溶液浸洗8~10分钟,以杀灭体表病菌,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对已患病较难救活的金鱼(尤其是名贵品种),可施以高浓度的食盐溶液(浓度约为150毫克/升,相当于海水的盐度)浸洗1小时。金鱼在高渗的环境中,可维持体内的液体平衡,有利于减少排尿次数,减少能量消耗,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充分休息,积蓄能量,增强抵抗力。对指环虫病、水霉病、孢子虫病等治疗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