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肠坏了是什么样的?

姚丙南姚丙南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坏”字用得很好,很精准! 腊肠放久了(超过半个月),肯定会“坏”,这个“坏”字,可以理解为味道变淡、口感变差,也可以理解为细菌超标、有害健康…… 其实,只要保存得当(未开封,常温下避光干燥处),新鲜腊肉可以放置三年左右而不变质。当然,这只是一个理论数据,实际中会受制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如果保存不当,或者买回来短时间内未食用完,就有可能发生变质——表面发粘,变色(由白变灰黄甚至发黑),有异味,这种情况就不适合再食用了。 那怎么办呢? 把腊肉煮熟煮透,完全可以杀死其中含有的细菌,完全去除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这样就可以安全食用了。有些人担心这样处理会让腊肉失去风味,实际上风味的丧失仅仅只是表面一层,只要切得厚薄均匀,煮熟后外表的颜色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也不会影响品尝。 除了高温蒸煮外,冷冻也是可以让腊肉存放较长时间而不会变质的方法之一,不过要注意,冷冻也有一定时效,超过了这个时间,也可能导致食物腐败。

不管是采用冷冻还是蒸煮的方式,一定要把握一个原则——“彻底加热熟透”才行。因为部分病菌,只有在充分煮熟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有效杀灭。否则,即使吃了极少量的有毒物质,也有可能产生中毒反应。 总之,任何食物都不要放过期,过期的食物无论是否损坏都不应再吃。

舒培燊舒培燊优质答主

变质的腊肠主要从肉馅变质开始。腊肠肉馅的变质包括营养成分的变化和微生物繁殖两个过程,微生物在腊肠肉馅中繁殖而引起腊肠肉质变化的现象称为腊肠肉馅败坏。微生物进入腊肠肉馅后,利用腊肠肉中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水分进行生长繁殖,最初为有益菌的繁殖,起到对腊肠馅料的腌制作用。腌制完成后,肉馅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非常适合有害菌繁殖,其将腊肠馅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分解,产生的酶促进蛋白质水解为胺类物质和氨,三甲胺、吲哚等,脂肪水解为酸、酮、醇、醛类物质,同时产生恶臭气味。

腊肠腐败变质一般表现为肠衣膨胀、发绿发黑,切开后可以发现腊肠肉质干硬,有臭味、酸味等异味,腊肠中出现很多黄点或者长毛发霉是腊肠已经腐败变质的典型现象。引起腊肠腐败变质的微生物主要有葡萄球菌、肠球菌、大肠杆菌、腐败菌、霉菌等。另外,腊肠发生脂肪氧化也会使腊肠出现哈喇味,软黄油样的油滴,腊肠颜色发黑等变质现象。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