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睡觉时为什么在发抖?
首先,犬的汗腺并不发达,通过舌头舔、用口水洗和用爪子擦等方式来散热。其次,当温度超过39℃时,它们就会开始颤抖,以此来降低体温。有些动物会在寒冷的时候抖动,但那并不是因为冷,而是因为温度低引起的机体反应。
所以,如果您的爱犬睡觉时偶尔会抖动,那是很正常的现象! 不过若是狗狗经常睡觉时都浑身发抖,那你就需要考虑一下可能的原因了: 营养问题: 如果您的爱犬长期饮食单一(长期只吃狗粮),或者缺乏某些微量元素,那么就很可能导致它出现营养问题的。这时,身体各部位的疼痛就会表现出来,而睡觉时的发抖就是很常见的症状之一。 寄生虫感染: 蛔目等寄生虫可能会在犬的消化道里产生毒素,从而导致精神抑制、嗜睡;寄生虫还可能侵入脑神经,从而破坏大脑的功能区域,最终引起身体各部分的紊乱。此时,身体会出现痉挛性抽搐,严重时甚至会窒息死亡。
定期给宠物驱虫是很有必要的哦~ 疾病因素: 病毒性疾病如犬瘟热、肝炎等疾病都会导致宠物出现发烧的情况,一旦体温超过40℃,身体的调节功能就会下降,这时就有可能发生抽搐,并在睡觉时持续发抖。细菌感染的疾病的典型症状就是发热,若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同样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引发各种后遗症,包括睡觉时常发的抽搐。
1、正常原因:放松后的神经系统调节
狗狗睡觉时发抖,首先我们需要明白,这是正常的现象。在熟睡状态下,神经调节中枢处于一种相对较低的亢奋度,人体内外的环境,对于这个调节中枢来说都有一种刺激性和挑战性。譬如一束光线,平常对我们没有任何意义,但熟睡的时候可能就会有影响;再譬如,平躺着睡觉,内脏血管的重力因素会直接作用于神经中枢,这和我们坐着或者站立时是不一样的。这些因素都可以导致神经中枢下达一些应激性的调节信号,引起血管收缩和肌肉抽搐,进而影响到皮肤毛发等。因此,睡觉时发抖,实际上是神经调节中枢的一种生理性的自我保护应激性的反射,也就是通常说的“冷”了,需要加强产热。这种原因引起的发抖不建议治疗,因为是生理性的。当然,睡觉时房间温度低也是原因,这不能叫生理性的。
2、病理原因:神经系统受损
如果狗狗醒着的时候也经常发抖,可能就是疾病原因了。在神经外科病房,最常见的疾病就是脑肿瘤、脑炎、外伤及脑内各种炎症,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神经中枢受到压迫或刺激。另外,临床上经常碰见一些脊髓型的疾病,譬如椎间盘突出或者脊柱外伤,也可能导致压迫神经后出现发抖的临床症状。
另外,一些代谢性疾病,譬如低血钙症,也可能引起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