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是怎么回事?

初静昭初静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人体内每天都有大量红细胞衰老破坏且不断有新生红细胞生成,破坏和生成保持平衡。当体内红细胞破坏增加,超过骨髓生成功能的代偿能力,则发生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

先天性溶血性贫血通常指遗传学上有缺陷的红细胞本身易于遭到破坏而发生的溶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α海洋性贫血、镰状细胞贫血、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等。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是正常红细胞在异常的环境下遭到破坏而发生的溶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性贫血、药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伯氨喹啉型蚕豆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机械性溶血性贫血、Evans综合征等。人体内如果长期有溶血存在,临床常表现为面色苍白、黄疸、腰背疼痛、易疲乏、心慌等。由于长期贫血,全身组织缺血、缺氧和造血系统代偿性增生而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如肝脾器官肿大、消化功能紊乱、视网膜出血、心脏扩大甚至心衰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